ISO 9001 標準中的第 7.6 條款(在最新版本的 ISO 9001:2015 中,相關內容在第 7.1.5 項 "監視和測量資源" 中提及)確實提到了對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校準和確認要求。這些要求包括設備校準應送至具備 ISO/IEC 17025 資質的實驗室。
在台灣,TAF(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,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)是授權進行實驗室認證的機構。TAF 根據 ISO/IEC 17025 的標準對實驗室進行認證,確保其具備進行精確和可靠測量的能力。
### 為什麼還會有無 TAF 認證的校正報告?
即使有 TAF 認證的實驗室,市場上仍然存在未經 TAF 認證的校正報告,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:
1. **成本和便利性**:
- 某些企業可能選擇未經 TAF 認證的實驗室,因為這些實驗室的校正服務可能更便宜或更方便。然而,這樣的選擇會帶來校正結果可靠性和精確性的風險。
2. **特定需求**:
- 某些特殊或非標準的校正服務可能沒有 TAF 認證的實驗室提供。在這些情況下,企業可能不得不選擇未經認證的實驗室。
3. **認識和重視程度**:
- 一些企業可能未充分認識到 TAF 認證的重要性,或未對其質量管理體系有足夠重視,從而選擇了未經認證的校正服務。
### ISO 9001 的要求和最佳實踐
根據 ISO 9001 的要求,校正設備應盡可能送至具備 ISO/IEC 17025 認證的實驗室。這樣可以確保校正結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,進而保障產品和服務的質量。
在實際操作中,企業應:
1. **優先選擇具備 TAF 認證的實驗室**:
- 確保校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- 確保符合 ISO 9001 標準的要求,避免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問題。
2. **評估未經認證實驗室的能力**:
- 在無法獲得 TAF 認證服務的特殊情況下,企業應對未經認證的實驗室進行嚴格的評估,確保其校正能力和結果的可靠性。
3. **保持文件和記錄**:
- 保留所有校正報告和相關記錄,並確保其可追溯性,以備審核和質量控制之需。
總結來說,儘管台灣有 TAF 認證的實驗室,但市場上仍然存在未經認證的校正報告。為了滿足 ISO 9001 的要求和保障產品質量,企業應優先選擇具備 TAF 認證的實驗室,並在必要時對未經認證的實驗室進行嚴格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