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工程師要負責撰寫失效分析 (FA) 報告?

1. 專業技術能力
工程師是最熟悉產品設計、製程參數以及技術細節的部門人員,具備深入理解失效原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。他們能夠有效地分析問題來源,包括材料、製程或設計等技術層面。

2. 問題處理的核心角色
失效分析的核心目的是找出根本原因並提供改善建議。工程師在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環節中扮演關鍵角色,最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,能夠針對失效現象進行全面評估,提出具有技術可行性的解決方案。

3. 整合多方資訊的能力
失效分析需要整合來自多個部門的資料,例如 QC 的測試報告、供應商的材料資料,以及生產記錄。工程師具有跨部門溝通與分析的能力,可以將這些資訊轉化為具體的技術結論。

4. 持續改善製程與產品設計
工程師不僅負責找出失效原因,還需要根據分析結果優化產品設計、製程參數或供應鏈管理,從而提升產品的整體品質,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。

5. 確保技術透明度與責任明確
由工程師撰寫 FA 報告,能夠確保報告的技術內容準確且具有權威性,同時也能明確問題責任是否與設計或製程相關,便於後續追蹤與改善。

 

範例 FA 報告

失效分析報告

報告標題
型號XXX產品通電失效分析報告

報告編號:FA-2024-001
撰寫部門:工程部
撰寫人員:王大明
報告日期:2023年8月18日


1. 問題描述

失效現象
客戶反映某批次型號XXX產品在通電後無法啟動,顯示屏未亮起,且測試後發現電流異常。

發現時間:2023年8月10日

影響範圍

  • 批次編號:BATCH20241101,共1000件產品,已有80件反饋問題。
  • 使用階段:終端用戶在正常操作環境下出現問題。

2. 測試與分析過程

2.1 測試方法

  • 功能測試:對失效產品進行基本通電與啟動測試。
  • 電氣測試:測量電壓與電流參數,確認與設計規範是否一致。
  • 環境測試:模擬高溫、高濕等極端條件,觀察是否再現失效。

2.2 分析工具與步驟

  • 使用電子顯微鏡 (SEM) 檢測焊點是否有裂紋或氧化現象。
  • 使用X光檢測PCB內部是否存在短路或開路現象。
  • 拆解失效樣品,確認關鍵元件是否損壞(如電容或電晶體燒毀)。

2.3 分析結果

  • 發現部分產品的主板焊接點存在微小裂紋,導致通電時接觸不良。
  • X光檢測顯示部分PCB存在夾層空洞,可能影響電流傳輸穩定性。

3. 根本原因分析 (Root Cause Analysis)

經分析,失效原因如下:

  1. 焊接問題:製程中溫控參數偏差,導致焊點未完全熔融。
  2. PCB材料問題:供應商提供的基板材料內部品質不佳,存在夾層空洞。

根據 5 Whys 方法:

  • 為何通電後無法啟動?
    焊點接觸不良,電路無法連通。
  • 為何焊點接觸不良?
    製程溫控偏差,導致焊接質量不足。
  • 為何製程溫控偏差?
    焊接機器的溫控參數未定期校正。

4. 改善與預防措施

短期措施

  • 修正焊接參數,並重新焊接現有失效產品。
  • 加強成品測試,重點檢測焊點穩定性與PCB電流傳輸是否正常。

長期措施

  1. 制定焊接設備的定期校正計劃,確保參數準確。
  2. 更換高品質PCB供應商,要求提供材料檢測報告。
  3. 建立失效篩選機制,在出廠前進行X光隨機抽檢。

5. 結論

此次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製程中的焊接問題與材料問題。工程部已提出短期與長期改善措施,後續將監控改善效果,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。


附錄

  1. 圖片與圖表
  • 焊點裂紋的SEM檢測照片
  • PCB X光影像
  1. 測試數據
  • 80件失效樣品的電氣測試數據統計表
  1. 參考資料
  • IPC-610E電子產品組裝標準

教學:如何撰寫 FA 報告?

  1. 清楚描述問題:以客觀的語言陳述失效現象與影響範圍。
  2. 詳細記錄分析過程:包括測試步驟、設備和工具使用,以及分析中發現的具體問題。
  3. 使用數據與工具佐證:加入測試結果和影像資料,增加報告的專業性與說服力。
  4. 深入根本原因分析:用邏輯清晰的方法(如5 Whys),確定問題核心來源。
  5. 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措施:區分短期與長期策略,並明確執行部門。
  6. 格式規範、語言簡潔:報告應條理分明,避免過多技術術語,方便不同部門溝通。

希望這樣的範例能幫助您在實際應用中撰寫有效的 FA 報告! 😊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文盲打工仔 的頭像
    文盲打工仔

    [文盲打工仔] 凡事毋須專精 而在於重點知悉

    文盲打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